来源:北京商报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渐成标配,除大行先行涉足外,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农信社也开始发力。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4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同时,还有多家子公司尚在筹备中。不过,在成立之后如何能够有效进行技术输出、实现盈利也成为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金融科技子公司会出现较为快速的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分化,头部机构将逐步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小银行在行业竞争的驱动下金融科技水平势必也会有所提升。
增资、回收股份并现
披露增资项目近一年,建设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金科”)增资于近期尘埃落定。北京产权交易所日前公布了建信金科增资项目成交结果,该公司已引入了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3家新股东,3家公司投资金额均为2.5亿元、持股比例均为2.5%。
而此增资计划在去年就曾披露。年7月,建信金科发布了增资项目,拟引入不超过5个投资方,增资完成后新增投资方持股比例不超过10%,单一意向投资方拟投资金额对应持股比例不低于1%,不高于3%,并按每1%股权不低于1亿元报价。
此次增资计划的完成意味着建信金科成为了首家通过增资引入外部股东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看来,建信金科引入外部股东既可以巩固其自身实力,增资后能够将更多资金用于金融科技的研发投入,也能够借助股东所处的行业地位优势及场景资源来拓展业务范围。
梳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背景可以发现,已开业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基本都由母行直接或间接全资持有。
而最先成立的兴业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数金”)最初采用外部合资、绝对控股的方式设立:该公司原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其中兴业银行控制51%股权,倍远投资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9%,高伟达、金证科技、新大陆作为战略股东分别持股10%。但从年起兴业数金便开始回收股份,截至年2月,已完成回购3家外部股东所持的全部股份,并于4个月后完成了减资工商信息变更,由5亿元减至3.5亿元。目前,兴业银行孙公司兴业国信资管持有兴业数金72.86%的股份,倍远投资持股27.14%。
中小行加紧追赶、招兵买马
金融行业身处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成为银行比拼金融实力的关键因素。除国有大行外,近年来新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中也不乏有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的身影出现,这从各家银行发布的招聘信息中便可找到蛛丝马迹。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广西农信社”)发布的年暑期实习生招募启事中,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现身。招募启事介绍,广西桂盛金融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盛金科”)是广西农信社所属的金融科技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应用专业化、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服务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桂盛金科成立于年12月16日,注册资本为12亿元。
而在浙商银行年春季校园招聘信息中也出现了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身影。招聘信息显示,浙商银行建立了“金融科技部+科技公司+技术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管理架构,目前共有科技人员余人,并在杭州、西安两地设有研发基地。易企银(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企银”)则是该行金融科技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融科技部一体化运作,不断深化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为业务战略和获客战略提供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能。另据天眼查App显示,易企银成立于年2月27日,注册资本万元。
此外,廊坊银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廊坊易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达科技”)也于今年引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