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非遗传承人杨梦喜
传承非遗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今年26岁的杨梦喜是霸州市胜芳镇人,是胜芳南音乐会一名年轻的师傅。近几年来,杨梦喜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非遗文化,义务教授孩子们学习传统音乐。
为了让孩子们有个深入了解、免费学习传统文化的地方,同时也为了能将传统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杨梦喜走上了义务教授传统音乐的道路。每逢寒暑假前夕,杨梦喜都要亲自到镇里的小学去宣传,向学生们介绍南音乐会,介绍传统音乐。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对于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除了学校里招来孩子,也有不少家长主动将孩子们送来学习。这几年下来已经陆续招收了几十名学员。”杨梦喜说。他的教学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每周五、六晚上和寒暑假的晚上,从19时到21时,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四年多。孩子们现在能吹四十多个小曲,也能够参加演出活动了。
“在这里学习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场地、各种乐器和统一的服装。只要孩子们想学,我们就会一直义务教授下去。我们教孩子没有想过要有什么回报,就是想让传统音乐传承下去,让孩子们多学点儿东西。”杨梦喜说。
“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随着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会慢慢消失,但是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才能更好地丰富精神世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传统文化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杨梦喜说。
永清摄影爱好者黄磊
用镜头记录家乡变化
黄磊在永清采风。
夏日,绿叶繁茂,风送荷香。在永清摄影爱好者黄磊的镜头中,家乡的一草一木皆是风景,一砖一瓦都是故事。在他的照片中,反映的不仅是永清的美景,更是永清人的小康生活。
30岁的黄磊是永清县菜园村人,大学毕业后前往北京发展,年回到家乡就职。“这些年家乡发展的很快,我果断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黄磊说。
回到家乡的这几年,黄磊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妻子和他工作的稳定、安逸,让他在工作之余重新拿起了相机。从年开始,黄磊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变化,记录家乡人的美好生活。
他的镜头里不仅有永定河故道风光、永清湿地鸟的天堂,还有充满丰收喜悦的李家口村开镰仪式、前店村举办的庆祝第五届农民文化节活动、土楼村激烈的赛马现场……
“我的镜头中不仅记录永清的美丽风景和深厚的文化,更多记录的是永清人民生活的变化。”黄磊说,拍照片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永清,而现在的永清正进行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许多农民都住上了楼房,农业种植也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
在县里统一规划下,永清的大街小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黄磊看来,老家菜园村的变化就是现代乡村变化的一个缩影。“我经常跟随驻村干部到村里拍照片。这几年间,村子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看书、写字等丰富的业余生活让乡村文化也开始逐渐兴起,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开始逐渐充实起来。”
黄磊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小康生活,有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得到许多人支持的爱好。黄磊表示,今后他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更多家乡人的小康生活,把永清人民的好日子永远镌刻在时光里。
香河志愿者杨春梅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大家都辛苦了,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8月4日晚上,在香河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一场公益活动现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的杨春梅一边对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表示感谢,一边做活动的善后工作,“做志愿者后改变了我原有认知。我才知道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春梅加入香河志愿者协会。目前,她组织参与了上百场公益活动。活动的策划发起、现场协调、后期汇报整理都有她的努力和付出。
“生活不仅要吃穿不愁,更要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家人的支持,更是我坚持做公益的动力。”50岁的杨春梅谈起自己的生活,充满了自豪和满足。她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奉献不在大小、多少,只要尽心尽力,就是快乐的。帮助他人,才能充实自己。”做志愿活动以来,让杨春梅感受最深的是跟随志愿者去贫困山区,“弯弯的山路,旁边就是悬崖,一路上心都提到嗓子眼。但看到大山里那些留守老人和儿童朴实的笑脸,感觉所有的付出和劳累都是值得的。”
在平时,她也努力向周围的人传播公益和正能量,吸引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