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内外兼修”塑造城市文明品质
“过去私搭乱建没人管,把社区弄得乱七八糟。如今这些障碍物被清走了,路一下子就变宽了!”日前,廊坊市广阳区新开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与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人员对平旺里社区数十间违章建筑进行拆除,这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旧社区即将迎来改造,居民们拍手称好。
日前,廊坊市年老旧社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今年计划投资改造老旧社区41个,其中主城区33个。“老旧社区改造不仅是刷刷墙、种种花,还要解决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的水、电、气、路及消防等安全隐患,是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廊坊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着力解决“蜘蛛网”、空中飞线等改造难题,整治更新供水、供热、供气管道及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把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到改造方案中。
创建文明城市,是让城市“内外兼修”、涵养气质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块牌子、一种荣誉,更是一座城市经济实力、文化品位、人民幸福指数等综合要素的集中反映。”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介绍,今年廊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水平、高强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今年4月起,廊坊市聚焦创建任务清单和自身存在的民生短板,广泛吸纳了向普通市民征集的8个方面、条意见和建议,梳理出11个方面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40项突出问题,统筹实施社区创建、停车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经营秩序、村镇面貌等六大“围点攻坚”行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政务窗口提质提效、创建宣传、风险防控能力等五大“提升行动”,将市民的意愿诉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建行动。
近日,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广阳分局康庄道网格联合相关街道工作人员,拆除了新华北社区和华春里社区内地桩地锁98个,还公共停车位于民。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中,该局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疏堵点、治乱点、保通畅。
为民解难,体现在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中。位于安次区顺安道的顺安蔬菜综合市场曾让许多市民头疼:道路坑洼不平、环境卫生脏乱、没有柜台的地摊式经营……如今这里灯光明亮、环境整洁、货物摆放整齐,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公益广告牌、微型消防站、分类垃圾桶等一应俱全。“以前买菜总是一脚菜叶一脚泥,现在市场里外干净了,菜的品种也多了,这次市场整改真是惠利于民的大好事!”来买菜的附近居民张超说。
炎炎夏日,漫步在廊坊街头,花海绚烂、芳草如茵、绿树成行,浓浓绿意渗透在城市各个角落……“以前晨练、赏景得坐两站公交车去公园,现在出门就是小游园,太方便啦!”居住在市区银河大街的市民刘静告诉笔者,创建文明城带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成了一座“大花园”。
更深刻的变化,则发生在城市的“软”环境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廊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擦亮服务群众的“文明窗口”,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
“需要准备材料的名称、形式、份数,以及示例样表、空白表格都在这里,您只需在家打开手机就可查询……”走进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正在向办事群众介绍,如何在手机上利用“冀时办”APP查询该事项的办理流程。
将审批服务装进手机里,实现“指尖办”;将审批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就近办”;将审批服务放到平台上,实现“网上办”……今年以来,廊坊市行政审批局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把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衡量审批服务的唯一标准,大力实施“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等攻坚行动,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讯员周禹佳记者解丽达、霍相博)
河北省文安县“五个突破”打造雄安新区
生态安全屏障
7月15日,记者从文安县政府了解到,近年来,文安县以“五个突破”为抓手,统筹推进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屏障。
以防治水害为突破,防灾能力实现新变化。文安先后实施千里堤口上引水涵洞重建工程、毕家坊险工加固工程、中段灌浆加固工程、下段复堤工程、左各庄段复堤及堤顶路面工程、新防洪圈工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目前已形成保护面积为79.5平方公里的新防洪圈,成为承接高端产业、承载文安发展的重要区域。排水能力为86.25立方米/秒的西滩泵站为华北单站、单机容量最大。
以引蓄水为突破,水源涵养实现新变化。年以来,文安充分利用引黄、引淀时机,累计蓄水3.2亿立方米,今年累计5次引蓄白洋淀水万立方米。同时,以“开源节流”为抓手,大力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全县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9万亩,实施季节性休耕11.8万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年下降20%。累计关停自备井42眼,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降至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埋深3.3米,深层地下水埋深62.29米,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改善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深层地下水改善位居全市第四、全省第二十。
以河道疏浚为突破,水系联通实现新变化。通过建设闸涵、利用泵站将各河渠疏导联通,着力打造五大循环水系,将“死水”变“活水”,进一步提高河渠的生态修复能力。以河渠环境综合整治和“清四乱”行动为抓手,累计清淤疏浚河道公里。预计到年,完成赵王新河及大清河主槽扩挖、堤防加固、闸涵改扩建等防洪治理工程,满足河道通水通航条件。
以河长制推进为突破,河流水质实现新变化。以河长制为载体,强化靶向治理,大力加强河渠管护,维护河渠健康。落实各级河长名,选聘巡河员名,并充分利用“人防+无人机巡防”、“河长云”APP定期监督巡查,开展“清四乱”专项清理行动,对所有河渠全面摸排,目前排查“四乱”问题个,清理46个,清理垃圾立方米,拆除违建4.9万平方米。同时以12条补水河道为重点,集中开展补水河道全面清理整治攻坚行动,共排查问题个,5月底已全部清零。
以江水消纳为突破,饮水安全实现新变化。自年5月城区饮用长江水以来,累计消纳江水万立方米,彻底解决城区供水安全问题。今年已完成江水消纳万立方米,占全年任务87.3%。通过城区管网改造和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2项工程,打造“互联网+”智慧供水模式,逐步完善“手机端”服务功能,实现用水服务新突破。同时,大力实施全域农村生活用水置换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置换,加快完成供水管网和江水利用全覆盖,实现江水利用最大化。目前已完成《全县城乡供水水源置换工程方案》,正在编制《农村生活水源转置换建设方案》。(记者刘宁)
河北省廊坊市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