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廊坊新闻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廊坊饮食
廊坊教育
廊坊政务

廊坊文化大厂集镇的来历

相传,大厂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大片土地,在明朝以前,是一片荒凉、广褒的草原。春天萌芽铺绿,夏天百花丛生,开满一眼望不到边的各种颜色的野花。到了秋后,这茂密的野花能生得一人多高。尤其在大厂一带,遍地的苜蓿科草类,长得茂密肥嫩,一掐一股子水儿。这是骡马大牲口最爱吃、上膘的天然饲料。

自朱元章的第四个儿子一一燕王朱棣打下天下,把皇位拿到手之后,把京都从南边迁到北京来。大厂地区的回、汉族乡亲们也随着来了。这就是这一带老人挂在口头上常说的,并引以自豪的“随龙而来”。

到了这段时间,那些你死我活的大仗不打了,先暂告一段落。虽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也要让兵马都休息休息了。于是兵士们屯田耕种,战马也集中放牧,不知是天子的“龙目”还是哪位大臣的“高眼”,相中了大厂一带的草原,在这一带开辟了一大片放养战马的牧场。往后,人们便顺口简称这块地方为“大场”。那含意当然是“较大的牧场”。可后来,随着星移斗转,光阴似箭,不知从何年何代起,这“大场”逐渐地演变为“大厂”这俩字儿了。而且它四外的村庄也顺着这个名儿叫,什么“东厂”、“小厂”、“何厂”等等。

据说最先到大厂这个地方落户的是孙姓人家,接着是王姓人家。王家在大厂开起马具店,后来就得了“鞍子王”的称号。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大厂海姓回回,因有人在大都北京做官。不少人随着从南迁来。大厂既是皇家牧场又离京城不远,所以海氏先人海南悉也带着一些人到此落户,从此大厂这个地方逐步热闹起来。相传,人们先在大厂村东修建过一座小楼,名曰“愁楼”,以寄托怀念故土、离乡背井之愁。至今.在大厂老一辈人的口头上还流传着一句“燕过愁楼海南悉”的老话。到大厂形成了一个回族聚居村以后,便拆了东面的愁楼,在村西扩建了大厂清真寺’。老少穆斯林到此冲冼礼拜,过宗教生活。

然而,此时的大厂仅仅是一个村落,虽有几家买卖铺面,如“鞍子王”、“牛肉李”等等,但没有集市贸易。村上乡亲们赶集上店做个小买卖什么的远的要到二十多里以外的夏垫镇。近的也得到北去五里的霍各庄集。

这霍各庄,是个回汉合居村。早先,最早到这定居的是几姓汉族。在村里建了一座大庙,叫霍各庄庙。一时也曾香火不断。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十五、八月十五有几次庙会。庙会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做买卖的也随之一哄而上。每当庙会。吃的喝的,耍的用的,针头线脑,布匹绸缎.铁器木器.骡马牲畜,牛羊货栈……应有尽有。所以也曾兴盛一时。后来便约定俗成.形成了几天一个集日,霍各庄也就成了大厂一带有名的集镇。就在这集镇形成的同时,大量的回族客商,小买卖人也到这里定居下来,也在村西修起了一座清真寺,与大庙遥遥相对。各领风骚。回汉族村民们台睦相处,各敬其神。

于是,相比之下,霍各庄毕竟没有大厂那样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可大厂没有集市。相形之下,大厂的父老便不太满意了。但这是历史形成的定局,谁能改变呢?

然而.谁能想到,到了清朝初年,大厂出了个海震寰,竟促成了一个历史上的集市大搬迁,你说怪不怪。

京东有句民谚说:“回回手上两把刀。一把宰牛羊。一把卖切糕。”这海震寰操的就是第一把——卖牛肉。他和大多数卖牛羊肉的回回朵斯梯①们一样.推着一辆独轮木头垮车,走街串户,高声叫卖。他身强力壮,人高马大,是大厂一带有名的好“跤份②”。他急公好义,而又十分本份。乐于助人。他的经营范围并不限于大厂四周的南北二十几庄.也过潮白河西到通县、北京去做买卖。当时往西过河没有桥,要经过一个摆渡。河东村西的庄户渡客全知道。海震寰过摆渡,无论车上有多少牛羊肉、货,从没用人抬过。四、五百的份量,他两手一端车把就整个端着上了船。每一次都弄得在场的渡客们看得目瞪口呆。有一次。一个河东老乡赶着一个驴驮子。上装两驮子青菜想过渡,可那驴怎么也不上船。正在着急,海震寰正赶到这儿。他二话没说,分开众人走上前.左胳肢窝夹起青菜驮子,右胳肢窝夹起驴,迈开大步登上船。然后告诉船家“开船”。小渡船划向对岸,岸上的人们都瞧愣了,呆若木鸡,人们全听说海掌柜力大过人,都没想到会有如此奇力。眼看小船驶到对岸,海震寰把驴和菜驮子放下再随船划回来时.大家一致称赞:

“海伯儿③大力神呀!”

菜主千恩万谢,他只是轻轻一笑谢绝。两手轻轻一抄车把,便又把自己驮着四百多斤肉的木轮车,端上了船。

自从明朝起。在北京城做官的回回越来越多,不少人与京东的回回有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这些人家居住在京城的深宅大院,钟鸣鼎食。也短不了吃大厂的牛羊肉。海震寰经常给这些大户人家送肉,一来二去.越混越熟,交情也就越来越深。他每次送肉,一户就是几只羊腔,三四百斤肉。原因一是这些家庭人口众多,用量大,二来家家有冰厨、凉库不怕放坏。一天,一位大臣回府.正赶上海震寰给他家送肉。早就听说京东有个大力士海震寰,能摔跤。今日真得一见,不禁又惊又喜。他只见海震寰把卖肉车放在大门口,管家打开大门。他把那车和车上放的三四百斤羊肉轻轻一端,就走上七层高台阶过了大门坎。又轻轻一端过了月亮门。那大臣索性跟在后边瞧。只见他到了厨房门口。连车都没卸.就那么端着车子穿过厨房直踏进冷库的尽头,没用别人丝毫的帮助。而面不更色。气不大喘。那大臣不禁脱口大喝一声“好”,便把海伯儿召进了客厅。·

原来,近日朝廷遇到了难事。一直称臣进贡的蒙古王子。今年突然变了主意,派来俩摔跤手,名叫大牤牛,二牤牛,是兄弟两个,到北京下书。提出以摔跤比赛决定今后的主从地位。若能赢他们便继续进贡,如不能胜他们从此再不进贡。皇上一听着了急,这进贲不进贡关系不大。可要输了那就丢了大国的面子。

这蒙古来的兄弟二人,果然名不虚传。个个气粗如虎,力大过牛,不仅高壮,那腰杆就有水缸那么粗。等闲之辈,十个八个根木粘不了边。初试身手,京城的跤手,就一个个败在这兄弟手中。其原因是大凡京城的跤手,都是手脚麻利。身子灵活而绊子多。但都缺乏那过人之力。而有过人之力的又缺少摔跤的技术。这一来皇上可着了急。于是早朝上下旨,亲命各位大臣广泛探求.推荐贤士。有能胜蒙古兄弟大牤牛、二牤牛者.重重有赏。但各位大臣们是干伸舌头。今天这位大臣一见海震寰的神力.就想起了这件事。这天中午他留海震寰谈了这件事。海震寰说:

“既是国家有难,又有您老推举,那我就上去试个高低。”

第二天,金龙殿前,仍象往日一样搭着一个讲究的一人多高的擂台跤场。观战的文武官员,兵卒武士围得严严实实。皇上坐在观战台上,卫士站立两边。只见两个蒙古大汉在台上耀武扬威地叫阵,台下没人言声。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忽然见一个头戴白色礼拜帽的大汉分开人群,跳上跤场。这时,坐在皇上身边的大臣告诉皇上,这个就是京东跤手老回回海震寰。皇上一见喜出望外。

太牤牛兄弟一人见有人前来应战。因几天来的胜利助长了傲气,根本不在把中原人物放在眼里。大牡牛一摆手.让弟弟上前迎战。二人报过姓名,二牤牛立刻迎面扑来。没想与海震寰一打照面,刚一递手就被海震寰来了一个“抹脖脚”,摔了个嘴啃泥。第二个回合二牡牛想用近身的招术,制服海震寰.一打照面又像饿虎扑食一样扑过来,想来一个“锁脖拐”把海震寰夹住。他哪里想到,刚一近身便被海震寰一个手急眼快的。缠拧子”,掀倒在一边。气地呼呼直喘粗气。

此时。这兄弟二人才知来者不善,身手不凡。既然老二不是对手。输局已定,太牤牛没等弟弟再摔第三个跤,便迎上前来。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

“好啦.我们两人来比试比试吧。不过.有一个条件:一跤定输赢。还要.立一个‘生死状’摔死了白死。你还敢不敢摔”。他一边狠狠地说,一边把眼睛瞪得象牛眼一样大。

海震寰望着他那气冲牛斗的神气点了点头,不以为然地吐出两个字:“写吧。”

立罢了生死状,皇上和所有观战者们都为海震寰捏一把汗,跤场上鸦雀无声。空气十分紧张。因为,只看那大牤牛的个子就比海震寰高出一头,毛发直立,身上的腱子肉一块块隆起,鼻孔扇动,活象一头疯了的牛。只听他一声怪叫.便连蹦带跳地向海震寰递招。那气势真象要一掌把海震寰拍成肉饼;一口把海震寰吞下肚子。而海震寰呢。正了正小白帽。紧了紧搭连扣。不慌不忙地迎战。任凭大牤牛踢跳咆哮,不予理睬。二人时而交手。时而分开。大牤牛几番进攻,均未得手,海震寰也使了几个“快绊”都被大牤牛躲过。半天不见高低。

忽然大牤牛使出了他的“绝招”——“黑狗钻裆”。这本是他的看家本领。遇上这招的人都是九死一生,不知已有多少人被这招夺去了性命。只见那大牤牛向上虚晃一招。猛地伏下身,向海震寰的胯下钻来。观者中懂行的人都知道,只要一钻进腿档,被钻的人就没了把柄。而钻裆人向上一用力,便把被钻的人掀过头顶,头朝下掀出老远,摔成脑浆崩裂。

但谁知,他今遇上的是力大无比的海震寰。只见海伯儿两脚站定,任凭大牤牛钻入胯下。而说时迟那时快,没等大牤牛用力往上掀人,而伸手一把抓住大牡牛腰间的腰带向上一提。大牤牛的双脚便离了地面。这下,双脚无根。再大的劲儿也用不上了。海震寰双手再一用劲儿,硬把大牤牛拉了个双脚“照天蹬”。然后左手抓住大牤牛的脖领,全身一叫劲“哎”地一声,双手把大牤牛这三四百多斤重的汉子“四脚朝天”地高高举过头顶。全场的观者,先是一惊,倾刻一片叫好。而大牤牛好象还不服气,四肢照天乱蹬一阵。海震寰以右手为轴,两手一拧劲儿那大牤牛立刻象一张牛皮一样在上空旋转起来。而且越转越快。看样子只要一出手,不定被扔出多远,摔咸肉饼一样。

此时,二牡牛在一旁吓得瘫在地上,大牤牛在上面被转得丢魂失魄麻了手脚,乱了方寸。嗷嗷怪叫,声声求饶。海震寰呢,却面不更色,气不大喘,一边转动身躯耍着这张“牛皮’,一边小声回答他的求饶:

“你别叫了,你死你活由皇上定。”

说罢对看台上大声喊道:

“万岁爷,请问您看要死的还是要话的?”

皇上半天才从惊悸中醒过来,连声下旨:

“海爱卿,好爱卿.要活的,留他一条命.我必重赏你。”

海震寰收住脚步,止住旋转。将大牤牛稳稳地放下,可那大牡牛此时已晕头转向.骨酥肉麻,站立不住,只好像一滩软泥一样瘫在地上。二虻牛忙上前冲着皇上叩头如捣蒜。皇上一摆手,他背起哥哥退出场外。

此时场上人声鼎沸。大臣们全为海震寰请功。皇上在看台上就当场封赏:

“爱卿,你功劳显赫,定要重赏。不论高官厚禄还是金银财宝,布匹绸缎、车马田地,任你挑选。”

海震寰向上谢礼,答道:

“多谢大恩,我别的不要,只提一事不知万岁爷应不应?”

皇上说:“好。任你提来。”

“我一不做高官,二不要财富,只请万岁爷下令把我们那块的霍各庄集挪到大厂街上。”

这一条,又弄得皇上与大臣们目瞪口呆。兵士们更觉得莫名其妙。

当然,“恩准”这一条,对于皇上来说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不久。一道圣旨下来,霍各庄集就迁到了大厂,从此大厂便有了集市。大厂村也就成了大厂镇。也就越来越繁华起来。至于说霍各庄村的人们倒也并不因此而气恼和不悦,因为大厂离霍各庄还不到六里地远。后来,大厂镇成了大厂回族自冶县的县城。

注释:①朵斯梯;阿语言译。意为朋友。

②跤份:有一定摔跤技求的人。

③伯儿:北京城一带对回族熟人的称谓。

④搭连;摔跤专用的上衣。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哪家好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x.com/dlhj/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