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尊敬,这是因为
A.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B.林则徐领导中国军民打败了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C.林则徐编著了《海国图志》,寻求革新救国方法
D.林则徐率大军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
2.在谈到道光皇帝(~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岛D.辽东半岛
3.年9月,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是在
A.南京B.青浦
C.廊坊D.慈溪
4.《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头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是指
A.英美联军B.俄日联军
C.英法联军D.美日联军
5.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
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变化与哪国有关
A.日本B.英国
C.美国D.俄国
6.“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诗句中所描写的义和团运动主要反对的是
A.清政府
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太平天国
D.汉族地主武装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B.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允许外国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刀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B.C.D.
9.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谭嗣同殉难
D.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0.西方列强的炮声震醒了清王朝的部分官僚,在19世纪60~90年代,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提出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和“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1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右图)就是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张謇
D.詹天佑
12.百日维新法令中,将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的是
A.发展农工商业
B.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陆海军
1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他的主要革命活动不包括
A.创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创建黄埔军校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4.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5.“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年2月7日~年10月17日)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通俗易懂的文风离不开下列哪一运动的倡导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中“此事”是指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各级新式学堂的创办
17.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
18.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与五四运动有关的节日是
A.国庆节
B.建军节
C.建党节
D.青年节
19.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下列最为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0.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转战陕北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粉碎反革命“围剿”
2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辛亥革命中的士兵 B.南昌起义 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A.徐悲鸿B.聂耳C.侯德榜D.冼星海
24.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称呼“老爷”B.行跪拜礼
C.缠足D.称呼“先生”或“君”
25.“像一把尖刀,捅入敌人胸膛”,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中原突围B.千里跃进大别山C.撤离延安D.孟良崮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28题13分,29题14分。共50分)
26.(13分)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历史的变迁,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上海的命运?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图二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如何评价这一运动?(3分)
(3)图三的陈独秀在上海发起了运动。这场运动“新”在何处?(3分)
(4)图四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3分)
(5)综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1分)
27.(10分)某班开展“我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在废除八股文的问题上,大臣刚毅极力反对。光绪帝愤怒地质问他:“难道你想阻挠我变法吗?”刚毅嘴上称“不敢”,却打出了一张王牌,说:“此事重大,希望皇上请示太后。”
——摘自本学期教科书第37页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材料二年2月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帝制的丑剧,也只有短短的12天,从此,中国再也没有人敢再做皇帝梦了。
(2)上述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找出两次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一项。(4分)
(4)从两次运动的结局,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警笛,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年12月13日,由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高3米、重6.6吨,主题为“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浑厚、凝重、悠扬的钟声久久回荡在冬日南京城的上空,向世界传达着热爱和平的心声。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分)
(2)材料二中“和平大钟”的撞响,是在向人们警示哪一历史事件?请你推测一下高3米、重6.6吨和撞响66声的寓意各是什么?(3分)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3)请列举年在正面战场、年在敌后战场各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4分)
(4)写出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3分)
29.(14分)中共十九大于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某班同学为了庆祝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行了探究,请你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中会议的相关内容。(4分)
地点
会议名称
历史意义
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遵义
延安
中共七大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某老将军一生戎马生涯,他于年底在井冈山入伍,他参加的队伍是()
A.国民革命军B.工农红军C.新四军D.人民解放军
A.国民革命军B.工农红军C.新四军D.人民解放军
(3)在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过两次著名的谈判,写出两次谈判的名称及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
(4)年9月到l年1月,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请问这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宣告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是什么战役?(4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