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超臣
头图|荣万家
“河北王”荣盛发展()的光芒,没有照耀到它的子公司荣万家(.HK)身上。
荣盛发展、华夏幸福、宏泰发展并称河北廊坊的房企三驾马车,自去年下半年华夏幸福爆雷后,荣盛发展就取而代之成了“环京一哥”。年荣盛发展销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10.18%,连续3年销售额突破千亿。
作为这家千亿房企的物业子公司,荣万家的表现又如何呢?
虎嗅看完荣万家财报和股价表现、采访完荣万家执行董事兼总裁刘勇罡后,认为这是一个当下完美的的物业股观察样本。它完美地错过了资本市场疯狂的热情期,用刘勇罡的话说,就是“踩错了点”。
荣万家上市首日股价即下跌8.17%,至今一直处于破发。目前它的市盈率仅10倍,远低于其他物业股动辄四五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
截至5月7日收盘,其股价报收于8.35港元,其周五成交量仅1.2万股,成交额仅10万元,对应市值仅31亿港元。纵观其上市以来,其单日最高成交量是上市首日,成交量为37.55万股,成交额也才万港元露头。
这与荣万家亮丽的财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3月29日晚,荣万家发布了年度业绩公告,年报显示,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约为18.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1.0%;净利润约为2.64亿元,同比增长约.1%;经调整后净利润(扣除上市开支及股份支付)约为3.03亿元,同比增长约.2%;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约.9%。另外,—年,荣万家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32.3%,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71.8%;—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6.0%、16.7%、18.2%及28.1%。
从财报数据上来看,荣万家像大多数物业股一样,在疫情之年交出了一份业绩靓丽的答卷。这份财报要比它的母公司荣盛发展数据好看很多。
4月27日晚,荣盛发展发布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荣盛发展实现营业收入约.11亿元,同比增长了0.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02亿元,同比减少-17.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74.94亿元,同比减少-17.12%。
对比三条红线,截至年12月31日,现金短债比为1.23;净负债率约为80.18%;荣盛发展的资产负债率为82.07%,较期初下降0.32个百分点,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78%。荣盛发展脚底下还踩着一条红线。
财报发布后,股市回应以其股价接近5%的下跌。而它的子公司顶着“年第一家在港上市物业服务企业”的名号,同样没被资本市场认可,问题出在哪儿?
4月20日,在接受虎嗅采访中,荣万家管理层对荣万家的股价低迷进行了反思和复盘,他们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母公司荣盛发展是A股上市企业,在港股的品牌知名度弱于一些本身就在香港上市的的物业企业,如恒大物业、融创服务等。“公司总体发展的主力点是在河北省、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和大湾区,当然重点布局可能是偏向于北方、京津冀这一块,所以香港的朋友们可能对于我们整体的认知相对弱一点”;
第二,同行牵连。“前段时间华夏幸福出现了一些债务情况,可能对我们公司多少会有影响”;
第三,错过了上市的窗口期。“如果你